專精特新小巨人認證,也稱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專精特新認定的條件、相關政策、各地辦理指南我司官網已經介紹很多,今天小編匯總一篇2022年專精特新盤點的文章,希望通過各種數據為您辦理專精特新該稱號有個更深的認識。dttc-icp.com為您帶來更多專精特新文章。大通天成為您專業代辦。
一、2022年專精特新概述
2022年3月,“專精特新”被首次納入政府工作報告,其中提出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在資金、人才、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中央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文件規格越來越高、措施力度越來越大。
2022年6月,工信部印發《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提出堅持專精特新發展方向,堅持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相結合,堅持分層分類分級指導,堅持動態管理和精準服務。
而在2022年8月,工信部公示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和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復核公示名單,各城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再次提升,多座城市新增“小巨人”數量超出前三批總和。
這無不表明,我國正高度重視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發展。2019年至今,工信部已先后公示了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共8997家。同時,各地2022年也在梯度培育和政策、資金支持上繼續發力,以繼續引導更多企業進入專精特新領域,并為專精特新企業破解發展難題。
二、2022年專精特新數據
從省份來看,浙江、廣東、山東、江蘇、北京、上海、安徽、湖北、湖南、河南、福建、四川、河北等省份在2022年新增“小巨人”企業均超過100家,表現較為突出,多個省份第四批“小巨人”企業新增數量超出前三批總和。
湖北2022年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培育上“異軍突起”,算上第四批公示的名單,湖北共有478家“小巨人”企業。而在前三批名單公示時,湖北“小巨人”企業數量為172家,僅占全國的3.6%。過去一年,湖北專精特新企業后發爭先,整體數量實現跨越式增長,總量上升至全國第8位,中部第2位,在全國占比提升至5.26%。
從城市來看,2022年北京、深圳、上海、武漢、杭州、重慶、蘇州、寧波、成都、合肥、長沙、嘉興、廈門、天津、南京、臺州、溫州、無錫、廣州、青島新增“小巨人”企業數量位列全國前20,其中北京、深圳、上海、武漢、杭州、重慶、蘇州、寧波8市新增“小巨人”企業數量過百家。
深圳在2022年度專精特新“小巨人”新增數量重回前三,新增276家“小巨人”企業。作為一座高度市場化的城市,深圳的中小企業活躍度達全國之最,這為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提供了廣闊市場。同時,深圳專注自身優勢領域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深圳獲批企業主要集中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以及基礎軟件等領域。按照第四批公示名單,深圳已經超額完成了曾經提出的在2022年新增國家級“小巨人”企業100家的目標。按照規劃,深圳在“十四五”期間將力爭發展1.26萬家國家、省、市各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武漢2022年新增“小巨人”企業158家,緊跟北京、深圳、上海之后,排名上升至第4位,在數量上突飛猛進。武漢此次入選第四批國家級“小巨人”企業圖譜,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是主要集中在光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等武漢支柱產業鏈上;二是本地企業特別是老牌企業積極響應——僅從數據看,武漢158家入選第四批國家級“小巨人”企業中,注冊時間在2002年以前的就有42家。
同時,武漢無論是科研還是產業都具有堅實基礎。數據顯示,2021年,武漢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2%,為近9年來最快增速,尤其規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4.6%。截至2021年,武漢共有9151家高新技術產業,2020年R&D研發投入強度為3.51%,在中西部城市中僅次于西安。
值得一提的是,長三角多座城市均在數量上取得較明顯的進步。例如,杭州2022年新增“小巨人”企業155家,位次從全國第17位上升至第5位;蘇州2022年新增“小巨人”企業123家,位次由全國第21位上升至第7位;嘉興2022年新增“小巨人”企業71家,躋身全國前20行列。
綜上所述,關于專精特新小巨人認證,2022年數據大盤點文章,如果您需要辦理專精特新企業認定或者想更多咨詢問題,請聯系大通天成在線客服。也可以撥打我們的電話1339152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