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加大“放管服”和口岸營商環境改革力度,按照海關總署“智慧海關”建設要求,在大連海關的具體指導下,大連自貿片區聯合金普海關持續推進貿易便利化領域創新,繼去年在全國率先推出“出口貨物檢驗檢疫證書‘云簽發’新模式”后,今年又在全國首創“進口貨物目的地檢查‘云眼查’新模式”,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實現了海關工作人員“零接觸”遠程檢查,有效解決了進口企業生產中最直接、最緊迫的進口原材料、零部件、機器設備快速通關問題。
近日,在大連自貿片區一家企業庫房內,“云眼查”作業正在進行,企業工作人員佩戴專用AR眼鏡,金普海關兩名關員在辦公室按照指令通過遠程視頻方式在線作業,僅用10分鐘就完成了一批進口貨物的查驗作業。“以往查驗作業要等待海關關員到現場,就算預約也經常要等上一兩天,影響進口貨物及時投產。現在,貨物到港時我們就預約查驗,貨物到廠后第一時間使用AR眼鏡完成查驗作業,即可投入生產”。企業負責人介紹說。
傳統模式下
進口貨物目的地檢查業務需要由兩名海關關員到企業現場作業,而由于大連自貿片區外貿企業眾多、進出口活動頻繁,加之海關行政執法資源有限,企業一般需要排一兩天隊才能完成檢查工作,遇到節假日前后企業集中大批量進出口貨物的特殊時期,排隊預約甚至需要一周。特別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部分企業位于中高風險區域,海關人員到廠檢查更是困難重重,經常出現“貨等人”情況。
而“進口貨物目的地檢查‘云眼查’新模式”集成了虛擬現實、5G、云存儲、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海關檢查作業過程中,海關兩名工作人員不再到現場,只需指派企業工作人員戴好定制AR眼鏡,按照系統布控指令,在后臺指揮企業即可完成現場開箱、檢查等作業。同時視頻畫面通過零延時5G高速網絡,回傳到海關,海關人員再通過實時交流互動、關鍵點位拍照、全過程錄像,一次性完成商品檢查、集中研判以及現場信息全記錄。“通這種模式有效解決了傳統模式下現場作業距離遠、雙關員在途時間長、效率低等問題,特別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海關工作人員無需到企業現場,真正實現了‘零接觸’遠程作業。”金普海關關長張茂盛介紹說。
經過前期試點,“云眼查”新模式成效明顯,作業效率較以往提升了3至5倍,基本可以實現進口貨物即到即檢。此外,作業全過程實時受控,執法信息實時存儲備案,也有效降低了執法風險和疫情防控風險,據初步測算,每年可為大連自貿片區企業節省人力、交通、行政成本近千萬元。
“云眼查”新模式
充分應用新技術優化海關監管的典型創新案例,大連海關對適用企業、適用商品、適用指令進行了反復論證,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操作流程,經過海關總署的大力支持和指導,正式獲得海關總署自貿創新備案,為下一步擴大推廣奠定了基礎。”大連海關自貿處負責人王文卉介紹說。
該模式配套的AR眼鏡是海關開發的專用設備,已經獲得了國家專利授權,確保整個監管過程音視頻數據安全可控。“云眼查”項目同時入選大連市數字應用場景和項目投資清單。
下一步,大連自貿片區將會同海關部門,在“云眼查”前期試點基礎上,不斷完善系統功能、擴大應用范圍,盡快形成高質量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經驗。同時,繼續堅持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深入推進“云系列”系統化集成化改革創新,不斷提高貿易便利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以高水平的制度創新促進大連自貿片區高質量發展。
轉載于:中國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