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發布了自由貿易試驗區第四批“最佳實踐案例”。上海自貿試驗區“打造高能級人才服務綜合體”、廣東自貿試驗區“對接港澳跨境專業服務規則新探索”、四川自貿試驗區“中歐班列運費分段結算估價管理改革”、河南自貿試驗區“‘四鏈融合’促進洛陽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等18個案例入選。
在商務部召開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和部分地方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了具體情況。
商務部自貿區港司副司長陳洪表示,近8年來,商務部會同有關地方和部門,推動各自貿試驗區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先行先試。加上本次的18個案例,自貿試驗區已累計在國家層面推出278項制度創新成果向全國或特定地區推廣,充分發揮了改革開放試驗田的作用。
“本次發布的第四批18個‘最佳實踐案例’是各自貿試驗區在建設實踐中總結提煉形成的,涉及投資貿易便利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國企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這些案例創新性較強、市場主體反應積極,體現了各地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大膽探索所付出的努力。”陳洪說,這些案例體現出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服務國家戰略、聚焦人民關切、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四大特點。
據河南省商務廳副廳長王軍介紹,河南自貿試驗區洛陽片區圍繞打造“國際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區”功能定位,拓展強化智能制造領域的政策鏈、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四鏈”融合、互促共進。“2018至2020年,洛陽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2%,形成先進裝備制造、機器人及智能裝備、新材料等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產業能級的提升又反過來助推政策迭代更新,形成良性互動。”王軍說。
江蘇省自貿辦副主任崔健表示,江蘇自貿試驗區的三大片區以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積集聚了全省9%的高新技術企業。江蘇自貿試驗區南京片區著眼于長江生態保護,搭建“生態眼”智慧化平臺,利用物聯網等創新技術,整合各類監管數據,實現了長江生態環境立體多源的實時動態感知。“‘生態眼’助力長江大保護”入選了第四批“最佳實踐案例”。
陳洪表示,未來,商務部將以深層次改革促進市場相通、以產業鏈開放加快產業相融、以高端要素集聚推動創新相促、以高水平開放推動規則相聯,會同有關部門為自貿試驗區大膽試、大膽闖創造更好的環境和條件,探索取得更多的制度創新成果,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