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財政部完成了對北京海淀、上海浦東、南京、杭州、武漢、廣州、深圳、海口等8個第二批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城市的中期績效評價。結果顯示,第二批重點城市扎實推進各項工作落實,有力克服了新冠疫情不利影響,不斷推動知識產權與創新資源、金融資本、產業發展有效融合,在發揮知識產權作用,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已經成為全國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的中堅力量。
今年前10個月,第二批重點城市質押融資金額達到326.3億元,同比增長120.8%,是全國增速的3倍以上;專利轉讓、許可、質押等運營次數達到6萬次,占37個重點城市運營次數46.1%;在運營服務體系建設期內,第二批重點城市啟動實施專利導航項目310個,高價值專利培育項目231項,托管中小微企業近2萬家;相關重點城市知識產權證券化、質押融資、海外侵權責任險等金融服務創新和知識產權運用地方立法、服務業集聚區建設、“一件事”改革等創新舉措相繼落地,取得了積極成效。
績效評價期間,抽樣調查了8個城市獲得專利質押融資的884家企業,結果顯示,被調查企業在重點城市建設運營服務體系期間共獲得專利質押融資103.3億元;2019年營業收入達到1040.5億元,較2017年增長38.7%;用工人數達到19.8萬人,較2017年增長20.9%;研發支出達到75.1億元,較2017年增長42%。以上數據充分表明,知識產權運營有力支持了企業創新發展。
文章來源:中國知識產權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