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國進一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深入落實“嚴、大、快、同”的保護理念,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亮點頻現,成效顯著。《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重磅推出,為新時代我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華為與三星在涉及標準必要專利的侵權糾紛系列案中達成全球和解;在京東起訴天貓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一案中,“二選一”現象成為輿論關注焦點……一批有重大影響力的知識產權案件涌現,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歲末年初,讓我們一起重溫2019年知識產權保護的熱點事件吧。
行政保護:力度加強,成效顯著
2019年,我國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工作力度不斷加強,保護水平不斷提升,成效顯著。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下稱《意見》),這是首次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名義出臺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意見》主要以2022年、2025年為重要時間節點,從保護實際效果、保護能力建設、保護體系建設、社會感知和認同等方面確定工作目標。《意見》提出,力爭到2022年,侵權易發多發現象得到有效遏制,權利人維權“舉證難、周期長、成本高、賠償低”的局面明顯改觀。到2025年,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達到并保持較高水平,保護能力有效提升,保護體系更加完善,知識產權制度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作用得到更加有效發揮。
2019年,在行政執法、保護體系建設、地理標志保護等方面推出了新舉措,出臺了新規定,取得了新進展。
為加強商標、專利行政執法技術支撐,切實提高商標、專利侵權判定能力和水平,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知識產權侵權糾紛檢驗鑒定技術支撐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廣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等入選首批22家試點單位,將開展為期一年的試點工作。國家知識產權局制定印發《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辦案指南》《專利領域嚴重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辦法》等,進一步加強專利權保護,提高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工作的效率與水平,加快推進專利領域信用體系建設。扎實推進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完善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思路,全國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數量達到26家。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開展知識產權執法“鐵拳”行動,全國知識產權系統辦理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案件3.9萬件,同比增長13.7%。
此外,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了統一的地理標志專用標志,開展地理標志資源普查和專項整治,印發國外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辦法,開通地理標志電子申請保護平臺。做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和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有關標志的保護。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簽署長三角區域知識產權執法協作協議,湖南、陜西推動知識產權糾紛訴調對接,安徽建立春茶地理標志保護名錄,江蘇、北京、上海開展重點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生產地、銷售地和流通地聯動保護。(孫芳華)
來電VS街電:高額判賠,備受關注
深圳來電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來電公司)與深圳街電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街電公司)是國內最大的兩家共享充電寶企業,然而,兩巨頭之間的專利糾紛一直沒有中斷過,在過去的一年,還發生了一起判賠額高達3000萬元的訴訟。
繼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來電公司起訴街電公司侵犯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后,2019年年初,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就來電公司起訴街電公司、永旺夢樂城(廣東)商業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永旺夢樂城)侵犯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兩案作出一審判決,認定街電公司侵犯了來電公司持有的“吸納式充電裝置”(專利號:ZL201520103318.2)及“移動電源租用設備及充電夾緊裝置”(專利號:ZL201520847953.1)專利權,判令街電公司停止制造、使用侵權產品,兩案共需賠償來電公司經濟損失等共計3000萬元,永旺夢樂城則須停止使用侵權產品。該案一審判決因判賠額巨大,在當時引起較大轟動。
2018年6月15日,來電公司向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提起專利侵權訴訟,稱街電公司生產、銷售、許諾銷售以及使用的共享充電柜式機、屏幕機等多款產品所用的相關技術方案與涉案專利的技術方案相同,落入了涉案專利權利要求保護范圍,涉嫌構成專利侵權,請求法院判令街電公司停止侵權,兩案賠償經濟損失等共計3600萬元。
在提起訴訟的同時,來電公司向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提出禁令申請。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根據雙方舉證及聽證后作出裁定,認為被訴侵權技術方案落入來電公司所主張的涉案專利權利要求保護范圍,街電公司須停止制造、使用侵權產品,永旺夢樂城須停止使用侵權產品。裁定作出后,街電公司、永旺夢樂城均不服,分別向法院提出復議申請。經審查,法院駁回了兩公司的復議請求。
在隨后的公開開庭審理中,原被告雙方就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是否落入涉案專利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來電公司對兩被告的指控能否成立等多個焦點問題展開了激烈辯論。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經審理后作出上述判決。
一審判決后,街電公司與永旺夢樂城不服,上訴至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下稱廣東高院)。2019年4月25日,廣東高院對該案進行了公開開庭審理。二審中,雙方就該案是否為重復訴訟、被訴侵權產品是否具備與“傳動組件”“頂針導向結構”等相同或等同的技術特征、損害賠償計算方法是否合理等爭議焦點展開了激烈辯論,廣東高院未當庭宣判。
來電公司最早申請共享移動電源相關專利,而街電公司市場占有率最高,雙方在北京、深圳、廣州等地展開專利大戰,相關訴訟多達40余起,對共享移動電源行業發展和市場競爭格局產生巨大影響。系列案件頗具典型性,對科創企業如何自主創新、布局知識產權,如何維權和應對專利訴訟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和警示意義。(姜旭)
華為VS三星:兩強和解,合作共贏
2019年5月14日,經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下稱廣東高院)訴訟調解,華為公司和三星公司在專利技術許可談判中取得重大進展,兩家公司在涉及標準必要專利的侵權糾紛系列案中達成全球和解,就全球范圍內的標準必要專利交叉許可問題達成框架性的《專利許可協議》。至此,兩家公司的專利訴訟大戰終于落下帷幕。
自2011年以來,華為公司與三星公司就專利交叉許可問題發生了多起沖突,雙方也進行了多次談判,但一直都沒有實際性的進展。
2016年5月,華為公司分別在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下稱深圳中院)和美國加州北區法院對三星公司提起訴訟,要求三星公司立即停止專利侵權行為并賠償相關損失。2018年1月,深圳中院就華為公司起訴三星公司侵犯知識產權案作出一審判決,認定三星公司在我國生產、銷售的4G智能終端產品侵犯華為公司的兩件專利權。三星公司不服,向廣東高院提起上訴。在美國,三星公司反訴華為公司濫用專利違反FRAND(公平、合理、無歧視)原則,該案于2018年9月在美國聯邦巡回法院審理。由于此前雙方已在美國市場達成和解,上述案件已陸續撤銷。
2016年6月27日,華為公司再度以專利侵權為由將三星等公司共同訴至福建省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下稱泉州中院),索賠8050萬元。2017年4月,泉州中院一審認定三星20余款移動終端產品構成專利侵權,賠償華為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8050萬元。隨后,華為公司和三星公司均向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下稱福建高院)提起上訴。福建高院經審理后作出判決,除對停止侵權部分進行部分調整外,其他均維持一審判決。
2016年7月,三星公司針對涉案專利于向原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專利權無效宣告請求,原專利復審委員會經審理作出駁回三星公司的請求、維持專利權有效的審查決定。三星公司不服,起訴至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隨后,雙方又上訴至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下稱北京高院)。2018年10月,北京高院終審判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據統計,兩家公司先后在我國和有關國家和地區提起訴訟40余件。
兩家公司達成和解協議將有利于推動當事人在全球通信領域的合作發展,這也有助于加快整個通信行業產品和技術標準的迭代更新。兩家公司就全球范圍內的標準必要專利交叉許可問題達成框架性的《專利許可協議》,能夠降低各自的專利技術獲取成本,從而在各自的業務范圍內實現對未來產品的技術研發,尤其是5G手機等。(孫芳華)
通領VS公牛:專利無效,影響幾何
2019年7月3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復審和無效審理部(下稱復審和無效審理部)針對2件涉及電源插座安全的專利作出審查決定,宣告2件專利權全部無效。該案專利權人為江蘇通領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通領科技),請求人為公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公牛集團)。
通領科技和公牛集團均為研發、生產和銷售安全插座的企業。通領科技自成立后一直專注北美市場,公牛集團則一直是國內插座領域的標桿企業。2018年12月,通領科技以公牛集團涉嫌侵犯2件專利權為由,將其訴至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索賠金額高達10億元。涉案專利包括一件名為“支撐滑動式安全門”的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1010297882.4),一件名為“電源插座安全保護裝置”的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ZL201020681902.3)。
隨后,公牛集團針對通領科技的2件專利向復審和無效審理部提出專利權無效宣告請求。
在涉案實用新型專利無效宣告請求案中,復審和無效審理部經審理認為,該權利要求相對于證據1不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進步,因而不具備我國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規定的創造性。此外,該專利權利要求2至7也不具有創造性;在實用新型專利無效宣告請求案中,復審和無效審理部經審理認為,涉案實用新型專利權利要求1至10不具備創造性。
電源插座應用于各行各業,遍及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此次2件涉案專利權被宣告無效,引發了業界的普遍關注。在業內人士看來,電源插座領域的很多核心專利掌握在國外申請人手中,國內申請人的很多專利是根據國外核心技術進行的外圍改進或變形,這些專利權的穩定性不強。2件涉及電源插座安全的專利權被宣告無效,引發企業對技術創新和專利質量的重視。今后,我國插座企業應重視深度研發,布局一批核心專利,并在核心專利基礎上進行具有創造性的技術研發,布局一批有價值的外圍專利,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專利組合。此外,我國在電源插座技術創新方面起步較晚,發達國家對于產品升級普遍較早。國內插座企業在研發新產品或專利布局時,需要充分了解全球范圍內相應技術領域的發展現狀、改進熱點以及專利布局情況,力爭占領這一領域全球技術創新的制高點。(趙瑞科)
王老吉VS加多寶: 廣告之爭,喜憂參半
隨著最高人民法院(下稱最高院)的一紙判決,長達5年的王老吉與加多寶廣告語之爭終于塵埃落定。最高院終審判決武漢加多寶飲料有限公司(下稱武漢加多寶)立即停止發布包含“中國每賣10罐涼茶7罐加多寶”廣告詞的廣告,賠償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廣藥集團)、廣州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下稱王老吉公司)經濟損失和合理費用共計100萬元;同時認定加多寶“紅罐涼茶改名加多寶”等相關廣告,不構成虛假宣傳,駁回廣藥集團、王老吉公司的訴訟請求。
2013年,因認為武漢加多寶在《瀟湘晨報》發布的“中國每賣10罐涼茶7罐加多寶”的廣告語涉嫌構成虛假宣傳,廣藥集團和王老吉公司將武漢加多寶、湖南豐彩好潤佳商貿有限公司(下稱湖南豐彩公司)等訴至湖南省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下稱長沙中院)。2015年9月,長沙中院一審認定武漢加多寶發布相關廣告詞的行為構成虛假宣傳,向廣藥集團、王老吉公司賠償經濟損失902.3萬元。
隨后,雙方向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二審判決后,賠償金額減少為600萬元。
因不服二審判決,武漢加多寶向最高院申請再審。最高院終審判決武漢加多寶立即停止在《瀟湘晨報》上發布包含“中國每賣10罐涼茶7罐加多寶”的廣告,賠償廣藥集團、王老吉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共計100萬元;湖南豐彩公司立即停止銷售包裝上印有“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加多寶”廣告語的加多寶涼茶。
2014年,因認為廣東加多寶飲料食品有限公司(下稱廣東加多寶)“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改名加多寶”等廣告語涉嫌構成虛假宣傳,廣藥集團將廣東加多寶等告上法庭,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下稱廣州中院)一審判決廣東加多寶立刻停止使用涉案廣告語,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1000萬余元。
廣藥集團與廣東加多寶不服一審判決,向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下稱廣東高院)提起上訴,廣東高院最終作出維持原判的二審判決。
隨后,廣東加多寶向最高院申請再審。日前,最高院終審認定廣東加多寶在商標許可合同終止后,為保有商標許可期間對紅罐涼茶商譽提升所做的貢獻而享有的權益,將紅罐涼茶改名為“加多寶”的基本事實向消費者告知,主觀上并無明顯不當,使用上述廣告語并未損害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構成虛假宣傳。據此,最高院撤銷了原審判決,駁回了廣藥集團的訴訟請求。
最高院通過再審對該系列案作出了終審判決,給出了權威結論,讓加多寶和王老吉持續多年的廣告語之爭劃上句號,對厘清市場參與者之間的行為邊界具有重大意義,對于市場主體如何進行有序合法的競爭具有重要的警示意義。企業要擁有自己的自主品牌,做好商標品牌布局,否則就是在為他人做嫁衣;在做廣告宣傳時一定要嚴守法律的底線,不能使用會讓相關公眾產生誤解的廣告宣傳語,自覺規范廣告用語,否則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孫芳華)
《五環之歌》:作品可分割,歌曲不侵權
2019年8月,天津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下稱天津三中院)就北京眾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下稱眾得公司)與萬達彩視傳媒有限公司(下稱萬達公司)、新麗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新麗公司)、天津金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下稱金狐公司)、岳龍剛(藝名岳云鵬)關于音樂作品《五環之歌》侵犯《牡丹之歌》改編權一案作出終審判決,駁回原告眾得公司的訴訟請求。
歌曲《牡丹之歌》由喬羽作詞,呂遠、唐訶作曲。經喬羽授權,眾得公司享有《牡丹之歌》改編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等。眾得公司發現,岳龍剛未經授權擅自將《牡丹之歌》的歌詞改編創作成《五環之歌》,并在萬達公司、新麗公司、金狐公司拍攝制作的電影《煎餅俠》中使用,遂以上述四方侵犯《牡丹之歌》改編權為由,訴至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法院。被告辯稱,該歌曲屬于可分割的合作作品,眾得公司對該歌曲的曲作品不享有著作權利,僅有權對詞作品主張權利。
一審法院認為,合作作者之間理應具有共同創作的意圖,且該歌曲的歌詞與曲譜在創作方式與表現形式上可予明確區分,合作作者對各自創作的部分可以單獨使用,在不損害作品完整性的前提下,曲作者唐訶、呂遠就該歌曲的曲譜享有著作權,詞作者喬羽就歌詞部分亦享有著作權。即便《五環之歌》的靈感和素材來源于《牡丹之歌》,并使用了與歌曲《牡丹之歌》中對應部分的曲譜,容易使人在聽到這首歌時聯想到《牡丹之歌》,但該案僅就歌詞部分使用認定而言,《五環之歌》的歌詞未侵犯眾得公司對《牡丹之歌》詞作品享有的改編權。
眾得公司不服一審判決,上訴至天津三中院。天津三中院經審理認為,《牡丹之歌》是詞、曲作者共同創作的合作作品,其著作權歸屬詞作者喬羽及曲作者呂遠、唐訶共同享有。在沒有特別約定的情況下,該合作作品的著作權應由合作作者共同行使,各個合作作者不能單獨行使合作作品的著作權。此外,《五環之歌》沒有利用《牡丹之歌》歌詞的主題、獨創性表達等基本內容,不構成對《牡丹之歌》歌詞的改編,四被上訴人未侵犯《牡丹之歌》歌詞的改編權。綜上,二審法院判決維持一審原判。
對此,有專家表示,改編權的核心是改變了在先作品,創造出了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同時,經過改編后的作品與在先作品之間又必須具有表達上的實質性相似。此外,改編他人作品應當注意合理使用,尊重作品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鄭斯亮)
中國知識產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