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申請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對于企業的經營發展而言至關重要,其不僅能夠使企業樹立良好的外部形象,獲得更多的優質客戶。同時還能夠讓企業享受到一系列的稅收優惠政策,減輕企業稅負,讓企業更輕便發展。不過,企業若想成為高新技術企業,那么還需要進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并開展高新技術企業審計。那么,高新技術企業審計流程是怎樣的?接下來,小編匯總了相關內容,本文來帶您對此進行具體了解!
1、由企業選擇一個靠譜的審計代理機構,告知其審計服務需求,然后由審計代理機構對審計風險等相關事項進行評估,評估通過后,雙方協商來確定后續高新技術企業審計過程中的細節問題,包括審計范圍、審計收費、審計時間、雙方權責等,如達成一致,則雙方負責人簽署高新技術企業審計業務約定書。
2、審計代理機構組建審計工作小組,安排審計人員對委托企業的經營環境、背景材料進行了解和把握,并發放給委托企業審計資料清單,告知其所需準備的審計材料。隨后,審計小組在充分把握企業經營實際的基礎上,制定具體審計工作計劃。
3、發放審計通知書。在上述工作完成后,在正式開展該項審計業務之前(通常為提前三個工作日),審計代理機構會向委托企業發放《審計通知書》,明確審計時間。
4、審計人員入場,開展高新技術企業專項審計。采取查閱、詢問等審計方法對委托企業提供的審計材料進行詳細審查,如若發現問題,則進行相應記錄,同時也會針對問題為委托企業提供一些改進意見及建議。
5、根據審計記錄形成審計報告初稿,出具初步審計意見,與委托企業負責人交換審計意見。
6、在雙方確認無誤的基礎上,出具正式高新技術企業審計報告。
至此,高新技術企業審計流程基本完成!
高新技術企業是伴隨著知識經濟產生的,而知識經濟發展的核心是人力資本和科學技術;傳統企業的基礎則是以土地、勞動力等為基礎的物質型經濟。生產要素組成上的不同使高新技術企業在發展過程和日常經營管理等方面具有許多傳統企業所不具有的特點。當前高新技術企業審計應針對新的特點,在傳統企業審計的基礎上有所側重。
在現代社會的經濟活動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高新技術企業在這種競爭環境中為求生存,就不能不從事大量的研究開發,通過采用新工藝新技術、增添新設備,以增加新產品和新市場方面的發展。而這一切都需要資金,加強對資金籌集的監督是對高新技術企業審計的一個重要任務。
在高新技術企業審計中采取多種方法全面檢查企業的資金籌集情況,力求全面了解、正確評價企業的資金籌集方式和其在企業發展中所起的作用。
第一,全面了解企業的資金籌集方式。我們在審計時,認真查找分析企業的有關籌集資金的資料,按不同層次對資金進行分類,如按資金來源地點分為國內籌集資金和國外籌集資金,按資金來源行業分為銀行借入資金和企業融入資金等。分類完畢后按照不同類型全面了解確定審計重點,如通過審計判斷和分析我們將國外企業融入資金作為審計重點。
第二,掌握國家政策對企業資金籌集進行宏觀檢查。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采取了多種扶植和鼓勵的政策,同時為了保證國家的利益也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企業有時為了自身的發展忽視了國家的有關規定進行資金籌集,保證了企業的利益卻損害了國家的利益,這都是應該加以糾正的。
第三,對企業資金籌集合同進行檢查正確評價企業籌集資金。通過對不同類別的具體合同進行詳細分析,在國家政策允許范圍內正確評價企業融資的得失,對于不正確和不利的方式則督促企業進行清理,防止出現更大的損失。
如對某大型電信企業審計發現,該企業大部分項目的投資建設采取“中中外”融資方式,即與某一中外合作或合資企業簽訂合同,建設電信網絡,項目資金主要由合作公司外方提供,產權大都歸合作公司所有,按照項目產生現金流(以入網費、可提取折舊和稅后利潤為依據計算出的三項代數和)的一定比例作為回報。上述融資方式是違反國家規定的,允許了外商在我國境內參與經營通信業務,吸引了外資參股經營。融資清理由于需提前終止合同要支付外方補償費43億元,融資損失巨大,給企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