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專利轉讓、許可、質押等運營的總次數達到138.6萬次,專利質押融資金額達到4705億元——這兩組數據便是我國“十三五”時期的專利運營成績單,分別是“十二五”期間的2.5倍和3.1倍。
近年來,我國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對專利運營作出明確部署,該項工作實現快速躍升。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專利運營工作仍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過去一年,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佛山市柯維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環保工程師蘇榮歡經調研發現,我國現有的知識產權交易平臺目前的利用率不高,活躍度有待提升;知識產權運營領域具有金融、法律、產業等綜合素養的專業運營人才仍比較缺乏,無法滿足知識產權運營市場需求;知識產權價值評估亟需建立評估標準等。
如何讓科技創新不僅僅停留在實驗室里,而是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對此,蘇榮歡進行了諸多思考,他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要繼續提升知識產權運營水平,應從培育高價值專利、健全知識產權價值評估體系、加強專業運營人才隊伍建設、大力推動知識產權與金融結合等多個角度著手,多管齊下,共同發力。”
在蘇榮歡看來,在創新伊始,就應該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以產業技術發展的核心問題為焦點,有目的地組織進行研發和專利布局,并著重注重培育高價值專利,這有助于大大提高后續的轉化效率。
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是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其價值評估高低有可能直接影響轉化成功與否。“我國應建立一個包含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標準,并構建一個系統科學的價值評估指標體系,包括評估指數、模型、技術、方法、工具以及大數據、可視化的分析手段等。”蘇榮歡建議,在知識產權運營人才培養方面,我國應建立知識產權運營經理人培養和激勵機制,對科技成果所有人、知識產權管理人、轉化運營人等設立一定激勵措施,并鼓勵企業、科研院所等建立人才聯合培養機制等。
“要想促進知識產權運營進程,應大力推動知識產權與金融結合,加強金融管理部門、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科技金融服務中心、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金融機構等部門和機構的合作,推動一批優秀的知識產權運營公司與金融公司結隊,協同提升對實體經濟的服務能力。”蘇榮歡建議,由于知識產權運營涉及多個部門,建議各部門在政策制定等方面建立協同機制,將各部門關于促進知識產權運營的政策形成合力。
在蘇榮歡看來,我國還應加強知識產權運營平臺的引導與管理。近年來,我國為促進知識產權運營,設立了各種類型的知識產權運營平臺,既有政府部門牽頭設立的運營平臺,也有創新主體或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搭建的運營平臺,這些機構在知識產權運營方面尚未形成“聚沙成塔”的效應,我國有關部門應加以引導和管理,不斷提升平臺的運營和服務能力,使其聚合力、提效率。
原文標題:蘇榮歡:提升知識產權運營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文章來源:中國知識產權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