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依法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 服務保障創新型國家建設”新聞發布會,通報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檢察職能、推動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情況,并發布最高檢第二十六批指導性案例。
最高檢有關負責人介紹,2016年至2020年,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準逮捕1.63萬余件2.8萬余人,審查起訴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3萬余件6.5萬余人,提起公訴2.3萬余件4.5萬余人。檢察機關在發揮知識產權刑事追訴職能的同時,也不斷加大知識產權民事、行政訴訟的監督力度。2016年至2020年,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涉知識產權民事監督案件495件,行政監督案件205件。
記者在發布會上了解到,2016年至2020年,最高檢單獨或與相關部門聯合掛牌督辦各類知識產權案件177起,其中直接參與“快播”案、春節檔電影侵權盜版“2.15”系列專案、假冒名家字畫系列案件等重點案件的研究、會商及辦理工作,發布知識產權保護典型案例共82件。此次發布的第二十六批指導性案例,就是以指導性案例的形式,圍繞知識產權檢察工作中突出的疑難復雜問題,強化對下指導,回應社會關切,營造知識產權保護的法治氛圍。
據悉,該批指導性案例共5件,分別是:鄧某某、雙善食品(廈門)有限公司等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案,廣州卡門實業有限公司涉嫌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立案監督案,陳某等八人侵犯著作權案,姚某某等五人假冒注冊商標案,金某某侵犯商業秘密案。
據了解,下一步,檢察機關將緊緊圍繞黨和國家重大戰略部署謀劃和推動知識產權檢察工作,依法加大對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懲治力度,精準指控,持續做優做強知識產權刑事檢察工作;進一步強化知識產權民事、行政訴訟監督工作,將檢察監督職能從刑事向民事、行政延伸,從實體監督向程序監督拓展,積極推動開展深層次全方位法律監督;進一步探索完善知識產權刑事、民事、行政的綜合性保護機制,切實解決權利人維權“舉證難、周期長、成本高、賠償低”的問題。
原文標題:全國檢察機關5年批準逮捕知識產權犯罪2.8萬人
文章來源:中國知識產權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