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智能手機出現,手機軟件越來越多,手游也逐漸成為眾多人休閑娛樂時的選擇,比如王者榮耀、“吃雞”、飛車、炫舞等等。
手游愈發受用戶歡迎,游戲公司也紛紛加入開發手游的行列,但是無論是端游,還是手游,都難免會遇上各種侵權糾紛。
近期,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就審結了對一起關于手游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戀舞OL”
“戀舞OL”這款游戲大家熟悉嗎?類似于QQ炫舞,其是由上海點點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的,并享有“戀舞”和“戀舞OL”商標權,該游戲在音樂舞蹈類游戲中具有較高知名度。2014年該游戲收入5300多萬元,2015年1.1億元,截至2018年該游戲下載量共計4363萬次。
根據商標局官網查詢顯示,點點樂公司早在2008年、2014年申請了“戀舞”、“戀舞OL”商標,并已核準注冊,之后又陸續申請相關的“戀舞”商標,大部分均已成功注冊。
一個游戲火了,蹭熱度,傍名牌的就出現了。點點樂公司在運營中就發現,上海犀牛互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與上海暢夢移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制作、運營的《夢幻戀舞》與《戀舞OL》均為炫舞類游戲,在宣傳推廣、銷售的過程中,使用高度近似的標識,并大量單獨、突出使用與“戀舞”有關的中文,且其擅自使用“戀舞”、“戀舞OL”作為百度競價排名搜索關鍵詞。
“戀舞OL”商標維權
隨后,點點樂公司便將犀牛公司和暢夢公司起訴至法院,稱二被告公司行為極易造成相關公眾的混淆,以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及不正當競爭為由,請求法院判令兩公司立即停止侵犯其商標權和不正當競爭行為,并賠償損失合計300萬元。
犀牛公司、暢夢公司辯稱,兩公司使用“夢幻戀舞”作為游戲名稱與點點樂公司“戀舞OL”標識不構成混淆,不存在商標侵權行為。而且,點點樂公司提供的證據不足以證明兩公司將“戀舞OL”作為搜索關鍵詞推廣游戲,兩公司行為不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
同時,犀牛公司還辯稱,《夢幻戀舞》系暢夢公司向犀牛公司定制的手游,定制之后由暢夢公司負責獨家運營,犀牛僅負責技術支持。
一審判決結果
法院審理后認為,根據在案證據顯示,在音樂舞蹈類手游這一服務項目中,點點樂公司的“戀舞OL”標識及“戀舞”文字足以令使用該類游戲的消費者建立起標識與服務提供者之間的穩定聯系。兩被告公司使用“夢幻戀舞”作為游戲名稱,屬于商標性使用,在游戲頁面及游戲宣傳推廣中使用“夢幻戀舞”標識、使用“戀舞世界”“戀舞手冊”“戀舞STAR”等以“戀舞”兩字為中心的體系性詞匯的表述,亦已構成商標性使用。
雖然點點樂公司將三個“戀舞OL”商標文字均進行了藝術化表現,犀牛公司、暢夢公司也將作為游戲名稱使用的“夢幻戀舞”相關文字進行藝術化表現,但是經比對,兩者構成近似,在相同或類似服務上使用時容易誤導公眾。
據此,一審法院認為,犀牛公司、暢夢公司的行為侵犯點點樂公司的注冊商標專用權。同時,涉案行為已經構成商標侵權,無需再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進行規制。據此,一審法院判決犀牛公司、暢夢公司賠償點點樂公司經濟損失20萬元及合理費用5萬元。
二審判決結果
一審判決后,點點樂公司不滿一審判決的賠償數額,繼而向上海知產法院提起上訴。犀牛公司則認為其行為并未構成侵權,也向上海知產法院提起上訴。
在二審審理中,上海知產法院向犀牛公司、暢夢公司發出證據出示令,要求兩公司提供被控侵權游戲收入的明細賬冊、該游戲中游戲設備的銷售數量及銷售總金額以及證明有關被控侵權游戲獲利的其他證據。
然而,暢夢公司拒絕向法院提交有關被控侵權游戲獲利的證據!犀牛公司則是向法院提交了三份與暢夢公司游戲分成的確認函,以及相應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證明在2017年8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期間,被控侵權游戲實際上線獲得營收為62794.31元。
上海知產法院審理后,確認犀牛公司行為構成對點點樂公司的商標侵權行為,但不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
根據《商標法》第六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為確定賠償數額,在權利人已經盡力舉證,而與侵權行為相關的賬簿、資料主要由侵權人掌握的情況下,可以責令侵權人提供與侵權行為相關的賬簿、資料;侵權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虛假的賬簿、資料的,人民法院可以參考權利人的主張和提供的證據判定賠償數額。
上海知產法院以證據出示令的方式責令兩公司提交有關被控游戲營收的證據。但是暢夢公司拒不提交任何證據,犀牛公司所提交的證據不能真實反映被控游戲的營收情況。所以上海知產法院認為,暢夢公司作為被控游戲的運營方,理應掌握相關游戲的收入數據,但其拒不提供,存在刻意隱瞞游戲收入的主觀故意。
據此,上海知產法院綜合考慮點點樂公司游戲的知名度、營收情況以及《夢幻戀舞》游戲的下載數量和犀牛公司、暢夢公司具有攀附點點樂公司商譽、侵權故意等情況,判令犀牛公司、暢夢公司賠償點點樂公司經濟損失300萬元。
據了解,這是上海法院首次發出證據出示令,旨在依法制裁舉證妨礙行為,加大知識產權侵權懲罰力度。估計犀牛公司和暢夢公司也沒想到二審判決會是這樣的結果,僅因為暢夢公司這邊拒絕出示《夢幻戀舞》游戲的收入數據,兩公司的賠償數額就從25萬元一下子漲到了300萬元。
一般物價翻倍都沒這么翻的吧?
但這種“漲價”方式在商標法相關規定中,是很合理的。主要還是因為新《商標法》明確將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由三倍以下提高到五倍以下,并將法定賠償額上限從三百萬元,提高到五百萬元,此條款已于今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了。
手游商標糾紛案頻發
關于手游商標糾紛案,其實也不單是《夢幻戀舞》這一款手游侵權了,實際上這幾年隨著手游的發展,每年似乎都有好幾款游戲被侵權。
比如,2016年“天天炫舞”手游商標權案、《口袋海賊王》和《街機海賊王》兩款手游侵犯“海賊王”商標案、“捕魚達人”商標混戰等等。
目前在手游市場上,包括《夢幻西游》《爐石傳說》《王者榮耀》等爆款游戲均遭受過商標侵權困擾,可是,愿意耗費大量精力與時間的手游企業卻沒多少。
畢竟,許多侵權企業都是利用手游生命周期短、訴訟周期長、侵權成本低的特點,通過商標侵權大肆搭爆款游戲的便車。甚至有精明的侵權企業會采取拖延戰術,在訴訟尚未結案的時候,將其侵權手游退市,然后讓游戲換層皮繼續侵犯他人知識產權。
商標侵權,讓人防不勝防,但也不能因為維權難就放棄!那么手游企業想要減少這類糾紛,必須得提高游戲自身的知識產權,比如為游戲申請軟件著作權;為游戲場景、人物等申請設計專利;為游戲名稱申請商標注冊等等。
總之,只有對其知識產權進行全面布局,提前做好防御工作,才能盡可能的避免被他人搶注,另一方面也能在維權時掌握主動權。有關部門也該與企業一同,凈化游戲環境,讓侵權者無處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