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國務院常務會議,對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切實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作出部署。
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有利于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科技創新、深化國際合作。會議指出,要持續加強知識產權執法,一視同仁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2019年上半年,全國專利、商標行政執法辦案實現綜合執法,共查處專利侵權假冒案件6529件,查處商標違法案件1.15萬件。通過重點部署行政執法專項行動、推進知識產權協同保護體系建設、加強地方執法保護隊伍能力建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等一系列舉措,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持續加強。
國家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推動出臺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政策文件,進一步加強對專利商標行政執法工作的指導,推進加大打擊專利侵權行為的執法辦案力度,營造更好的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
會議指出,要積極推進專利法、著作權法修改進程,推進商標法新一輪全面修改和專利法實施細則、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修訂,大幅提高違法成本。
專家表示,當前我國建立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邁出重要步伐。4月23日公布的商標法修改決定,將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行為,最高賠償額提高到了五倍,在國際上達到較高水平,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也加緊完善。違法成本的大幅提高必將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產生極大震懾。
會議還提出,要繼續提升知識產權審查質量和效率。加快專利審查、商標注冊智能化系統建設,確保年底前實現將高價值專利審查周期壓至17.5個月、商標注冊平均審查周期壓至5個月以內的目標,同時提高知識產權授權注冊質量,促進增加高價值和核心領域專利。
中國將多點發力進一步保護知識產權
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最近公布了華為公司的一件新專利,名為《一種拍攝月亮的方法和電子設備》。不久后,周三(17日)召開的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采取一系列措施,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中國創新在加速,作為創新最大動力的知識產權保護,也踩下了更大的油門。
從最新措施來看,中國下一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將重點從四方面發力:
首先是持續強化知識產權執法,“一視同仁”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這意味著中國在執法過程中,對所有市場主體采用統一標準、統一程序,充分體現公平性。同時,中國還將推動出臺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政策文件,推進加大打擊專利侵權行為的執法辦案力度。這必然會營造各類市場主體平等競爭的營商環境,更好激發它們的創新熱情。
其次,中國將積極推進專利法、著作權法、商標法等修改,大幅提高違法成本。這其中,“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引入是關鍵。中國現行損害賠償多是以補償損失為原則,但在知識產權法律領域,補償性賠償制度已不足以遏制惡意侵權和反復侵權的行為。中國在專利法修正案和商標法修改中,提出對惡意侵權行為處以最高五倍的懲罰性賠償,這已達到國際較高水平。此外,中國30多個部門建立了知識產權領域嚴重失信行為的聯合懲戒機制。這些措施將對知識產權侵權者起到足夠的制裁和震懾作用,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同時,為對標國際標準,中國還將繼續提升知識產權審查質量和效率,明確在年底前要將高價值專利審查周期壓至17.5個月、商標注冊平均審查周期壓至5個月以內。這將使申請人盡快獲得相關知識產權,從而盡早保護其創新成果。同時,中國還將努力提高知識產權授權注冊質量,促進增加高價值和核心領域專利,這必然會帶來知識產權保護的量質齊升,推動中國從知識產權保護大國向強國轉變。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下一步還將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便利企業海外獲權維權。這反映了中國企業在海外獲取的專利數量不斷上升的現實。根據美國專利服務公司IFI Claims統計,去年中國企業在美國獲得超過1.25萬件專利,同比增加12%。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數據顯示,華為公司去年提交了5400多件國際專利申請,位列全球企業之首。然而,中國企業的知識產權在海外卻沒有得到足夠的保護。比如,美國聯邦參議員盧比奧最近就提出法案,要求修法禁止華為公司通過美國法院向美國企業索要專利費。這種在知識產權保護上持“雙重標準”的做法,折射出中國強化知識產權國際合作、幫助企業海外維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當前,人類正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風口。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作為世界知識產權組織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前20強國家,中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不僅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擴大開放的必然要求。知識產權保護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中國將在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進程中,用更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激發創新活力,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