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全國首個社會文物行業協會在上海成立的消息在民藏領域掀起了一波驚濤駭浪,很多藏家都紛紛表示“文物藝術品市場終于有了‘娘家’”。針對當前國內的文物藝術品市場與拍賣行業的相關問題,上海市社會文物行業協會秘書長、拍賣行業協會副會長承載現場作出了解答,并在其社交媒體上開啟了答疑專欄。
那么,目前文物藝術品拍賣領域存在哪些問題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問:拍賣業內成交前收取高額服務費是否合理?
答:若有公司在拍賣前提出收取前期服務費、宣傳費等要求,需對此保持警惕,并可向工商部門投訴。如果對方索要前期費用過萬元的,應立即要回拍品,掉頭走人。
問:有沒有拍出去假東西,比如文物之類的?
答: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假東西”。比如,一件標明是“清代康熙青花”的瓷瓶,拍賣成交了,結果東西拿到手以后,經各方驗證證明這件東西實際上只是一件民國或者更晚時期的仿照“康熙青花”的技術特征制作的瓷瓶,這樣的才叫“假東西”。如果在拍賣時并未寫明表示時間的朝代、年份等,就不能算“假東西”。瓷瓶還是瓷瓶,不是嗎?
由于目前全球的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都不承擔保真責任,因此,您想要拍賣的這件東西究竟是“真”是“假”,還得憑借自己的專業能力加以判斷才行?;蛘哒埗娜藥湍罢蒲邸迸丁MǔH藗兛傉f“文物藝術品拍賣水很深“,除了其他人為因素外,大概就是因為判斷文物藝術品真偽的專業知識要求比較高的緣故吧。
問:拍賣會誰都可以參加嗎?
答:當然!只要留意各家拍賣企業發布的文物藝術品拍賣公告就可以知道。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后首次舉辦的專業文物藝術品大型拍賣會,是在1993年的6月20日。當時因為參加者眾多,采取了門票制,每劵100元人民幣,按那時候的物價水平,價格不菲了,但仍一票難求,于是主辦方朵云軒拍賣公司干脆就取消了門票。
因拍賣非常成功,社會反響也很好,所以此后北京、上海等地舉辦文物藝術品拍賣會就統統敞開大門,接待各方來客,再也不用門票了。近十年來,文物藝術品拍賣在國內發展的如火如荼,人氣甚旺,其中,有一部分是懷揣真金白銀來參加競買的,但也有相當數量的”看客“。他們從觀看的過程中了解行情,熟悉流程,掌握市場動向,鍛煉自己的”膽識“和”眼力“。于是不知哪一天,他們也懷揣著”真金白銀“成為名副其實的拍賣客了。
問:如何看這行里的假拍?
答:所謂“假拍“,指的是拍賣企業在其舉辦的公開拍賣會上,與某件標的物的委托人暗中串通,將這個標的物通過正常競價的方式,來達到其共同推高這件標的物價格,造成拍賣成交的假象,以此欺騙社會。
這種方式,不僅在文物藝術品拍賣中存在,也存在于其他門類的拍賣活動中,是明顯的違反《拍賣法》規定的行為,政府行政管理機構和行業協會對此早有禁令,將是否有”假拍“行為作為審核、評定企業是否合法、誠信經營的條件之一。
問:一般人能開拍賣行嗎?需要些什么條件?
答:根據我國現行《公司法》《拍賣法》等相關法律的規定,申辦拍賣企業除了需要一般企業的申辦條件外,還需要一些與拍賣業務相關的行業條件。如一定數額的注冊資金(一般拍賣業務為100萬元人民幣,文物藝術品拍賣則需要注冊資金1000萬元人民幣)、合格的拍賣師、有專業資質的從業人員,以及最重要的《拍賣經營批準證書》。如要經營文物藝術品拍賣,還需要有文物局頒發的《文物拍賣許可證》,聘用文物專家。具體規定,可以向當地工商管理機構和拍賣行業協會咨詢。
文物藝術品拍賣行業,對于剛入行不久的藏家們來說確實是有點“水深”,但從上述的問答中我們不難看出,這些問題在專業人士里都是非常淺顯易懂的東西,這里面不僅要求藏家具有過硬的眼力和豐富的經驗,還要有波瀾不驚的收藏心態。當然初入行的藏友如果覺得自己“火候未夠”,想要要入手或出手藏品,一定要找有資歷的鑒定人,認準合法正規、資質齊全的拍賣機構進行合作,才能在保證自身權益的情況下達成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