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底稿作為重要證據,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審計員的真實水平,更是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物,因此審計員寫審計底稿十分重要,有很多寫審計底稿的注意事項,接下來看看寫審計底稿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審計底稿受到法律保護,為了更好的保護審計底稿,筆者認為寫審計底稿,一定要了解注意事項,具備寫審計底稿的注意事項有哪些,請看下文。
1、不完整的“小零件”
在查閱審計文件時,作者經常發現一些財務報表沒有蓋章和簽字。在某種程度上,這種財務報表是一張廢紙。如果有一天發生了什么事,當這些文件被送上法庭時,對方不會承認。此外,沒有數字和日期的現象也經常發生。
對于上述問題,一些審計人員認為,只要審計程序到位,它們是“小部分”,不影響審計質量。殊不知,這些簽名、印章、數字等等。與審計過程相結合,是審計文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小部分”則負責重大問題。這些“小部分”是不可避免的。
審計師應該記住,一份好的審計手稿是審計師在行業風險較大的情況下的“辯護”。審計人員不能忽視審計文件的法律作用。
2、做無用的工作
在一些審計文件中,審計人員復制了客戶的固定資產明細賬,頁數占文件總數的四分之一。在其他審計文件中,為貨幣資金和管理費用提取了太多憑證。也許有些審計師認為表格的數量可以反映審計質量。但事實上,這是一個“兒科醫生”的行為,是沒有用的。也可以說,這是一種毫無價值的成本消耗。
審計程序是否到位并不取決于審計數據的頁數,而是取決于審計是否“有害”,以及財務報表是否得到正確識別。對審計文件的要求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它們應該足夠和適當。審計技能本質上是利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準確把握審計理論的內涵和對象的本質,手稿才能變得“精致”。不幸的是,在實踐中,好的風險評估文件很少。其中大多數只是形式,并不反映真正的審計技能。
3、隨機替換
在“年度審查季節”,一些審計師由于工作繁忙或幸運心理,任意改變審計標準和程序,并自行決定更換某些程序。
例如,作者在手稿中總結了“六個替代物”:銀行對賬單替代銀行通信憑證;存貨和固定資產明細賬代替監督檢查;截止測試取代了對會計憑證的抽查;固定資產折舊明細賬代替折舊測試;應付稅款明細賬代替應付稅款計算表;企業盤點取代審計監督。
實際上,替代不是完全不可以,但是替代是具有針對性的,不能牽強附會,不是自己隨意作決定就可以替代的。
4、一步一步忽視“地雷”
從一些審計文件中可以看出,審計人員自始至終都是按照會計科目和審計程序進行審計的,一步一步,看起來“順利”,但實際上他們忽略了隱藏的“地雷”。
如果你對任何為了追求利益而違反規則的人視而不見,那是審計師的疏忽。審計質量是一個難以量化和排序的定性指標。如果發現“奇怪點”或“可疑點”,審計項目經理需要增加審計程序,不能視而不見,草率放過。一旦以后出現問題,這可能是審計項目中的“失敗”。特別是,審計程序,如通信、庫存檢查、測試、測試和分析,必須由審計團隊實施。
5、信息不完整
在實踐中,發現一些審計文件分散、缺失。例如,在審計貨幣資金時,一些審計人員沒有執行銀行存款審計確認程序,對銀行存款大額未清賬戶的審計沒有發現,銀行賬戶只有余額調節表,沒有進一步調整未清賬戶。
此時,審計人員應注意抓住現場獲取證據,在“時代變了”后,很難彌補。同時,應注意審計證據的適用期限或時間點。審計師應該用審計證據說話。如果證據不完整或忽略了要獲取的重要信息,證據將會失去效力,甚至失去其評價功能。
6、走形式
一些審計文件已按照常規審計程序進行了審計,并積累了大量信息。然而,光是看起來漂亮是不行的。我們不能對相關部門的檢查進行審計。萬一有問題,我們不妨不要做這樣的草稿。
在準備草案時,審計員應該多問一些原因,多思考現象背后的真相。例如,為什么辭職審計和高科技企業審計要連續三年獲得財務報表?事實上,這主要取決于其經濟狀況是否有任何重大變化。應理解類似審計程序的內部聯系,并理解某些審計程序與整體的關系。
上述便是為您整理的“審計底稿”相關資訊,如有相關疑問直接撥打→13391522356←獲得一對一服務咨詢服務。如果這樣還不夠,不如嘗試掃碼關注大通天成公眾號。
來源:中國會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