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標注冊主體可以是個人或企業,由于商標注冊經營范圍受限,企業想要全面保護所注冊的商標很艱巨,但是為什么商標注冊遭搶注行為為何屢禁不止呢?
首先因為商品分類表45類,從積極的方面來說有利于企業全類別保護自己商標,有利于避免在實際經營中造成不良影響,比如經營食品的有一個商標,如果化肥或者盥洗類別有一個同名商標就尷尬了。從消極的方面來說,給了所有人搶注商標的機會。
其次,國務院公布的關于《通用規范漢字表》規定的常用一級漢字只有3500個,不是因為規定的數字少,是因為日常通用漢字只有這些,沒法多了。所以此案中,諸如一些網絡用語一出來,迅速給人看到新機會,畢竟中國人多啊,有限的通用字就這么一點兒好的排列組合,不搶就沒有了。
最后,企業發展前期,很多企業是沒有保護商標意識的,雖然商標注冊成本低,但能想到的太少了。有的時候還真不能怪別人搶注,自己沒有保護意識是商標搶注頻繁發生的本質原因。
近年來,商標惡意注冊現象嚴重,搶注國內外知名商標、商號、名人姓名的,同一主體囤積幾百件甚至幾千件商標不使用、待價而沽的,搶注者“賊喊捉賊”惡意維權的,讓人防不勝防。
創業公司的商標已經成為一些以“商標交易”商家惡意搶注的重災區。
商標凝結著企業的信譽,承載著商品或者服務的品質,是重要的無形資產。
《商標法》規定:“不得以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他人已經使用并有一定影響的商標”。因此,惡意搶注商標是一種不合法的行為。
而商標惡意搶注包括三種行為:
① 將他人已經投入使用但并未注冊的商標搶先注冊,并使用在相同或類似的商品及服務上,以利用他人在該商品或服務中已經建立的消費者信任;
② 將他人的馳名或知名商標申請注冊在與原商標不同的商品及服務上,以引導消費者將其商品與馳名或知名商標所代表的信譽聯系起來;
③ 將著名企業的名稱、名人的姓名或知名藝術形象搶先注冊為商標,從而誘使消費者將其商品與這些著名企業、名人或知名藝術形象聯系起來。
遭遇商標搶注,究其根源還是在于企業商標保護意識薄弱,不注重自有品牌在法律上的注冊,企業將損失慘重。
《商標法》實行“注冊在先原則”,先注冊商標者將擁有該商標的專用權。所以,企業應具有基本的商標保護意識,對于自己已經投入使用或者未來可能使用的商標,應及時在相關商品或者服務類別上申請注冊,構筑起防商標搶注的第一道屏障。自己搶注既可避免今后的麻煩,也可避免“山寨”商標給自己的品牌帶來的不良影響。一旦被惡意搶注,企業也需及時采取措施。
(1)在對方申請注冊商標過程中向商標局提出異議
(2)在對方注冊成功后請求商標評審委員會宣告該注冊商標無效
(3)如果對方在注冊成功后三年內未使用,則向商標局提出申請撤銷該注冊商標
(4)協商解決
(5)通過訴訟解決
正如之前說的一樣,商標注冊是自愿原則,只要符合知識產權局的要求即可注冊成功!新的產品或者名稱出來了,企業或者個人(著作權人)沒有意識到這種問題,抓緊時間注冊自己的產權,被別人搶注就會在所難免!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商標都會被搶注!甚至域名,版權,專利等等都會出現這種情況。
內容太多不想看,想快速了解可直接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