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開局之年,廈門加快勾勒新興產業發展“施工圖”。記者昨日從市發改委了解到,《廈門市“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經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同意,已于近日印發。
根據《規劃》,到2025年,廈門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整體水平全面升級,優勢產業在全國乃至全球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競爭力,數字經濟發展形成新優勢,自主創新水平跨上新臺階,“三高”企業群體進一步壯大,形成新經濟生產要素廣泛集聚、創新創業創造活力競相迸發的產業生態,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全市“十四五”時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核心引擎。
1、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產業體系建設取得新突破
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超250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5%,規模以上高技術工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5%,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與健康、新材料與新能源、海洋高新、數字創意等5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能級顯著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穩步提高。
2、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產業創新水平取得新躍升
爭創國家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省創新實驗室等高能級創新平臺,集聚一批高水平科研院所和新型研發機構,突破一批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前沿引領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全市國家級創新平臺超過80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取得突破,新增1家國家重點實驗室,省級新型研發機構達到60家,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3.5%,每一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20件。
3、企業實力全面升級
產業集群建設取得新成效
產業集群建設工程深入拓展,產業集群梯次發展體系持續完善,生態吸引力和要素集聚能力進一步提高,集聚一批“鏈主”和“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形成一批千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500家。
“5+X”重點領域
我市統籌主導產業核心競爭力提升與未來產業新賽道培育,大力布局關鍵產業鏈及其核心環節,全力發展“5+X”重點領域,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一大核心支柱產業,做強生物醫藥與健康、新材料與新能源兩大新興主導產業,發展數字創意、海洋高新兩個特色地標產業,超前布局柔性電子、第三代半導體、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裝備、精準醫療、綠色低碳技術等“X”個未來賽道。
1、新一代信息技術
重點發展新型顯示、下一代信息網絡設備、集成電路、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領域,力爭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總規模達7000億元,助力打造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電子信息萬億產業集群。
2、生物醫藥與健康
重點發展新藥、高性能醫療器械、智慧醫療健康服務、功能性食品、數字健康器材設備等領域,力爭到2025年,建成創新引領、特色突出、生態完備的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集群,產業總規模達到1500億元。
3、新材料與新能源
重點發展特種金屬材料、新能源材料、新型高分子及復合材料、先進碳材料、清潔能源等領域,力爭到2025年,新材料與新能源產業發展水平和質量全面升級,產業總規模達到1400億元。
4、數字創意
重點發展動漫游戲、創意設計、數字文化服務等領域 ,力爭到2025年,形成品牌驅動、技術賦能、特色鮮明的數字創意產業集群,產業總規模達到1800億元。
5、海洋高新
重點發展海洋高端裝備與材料、海洋生物科技以及海洋新興服務等領域,力爭到2025年,海洋高新產業成為全市海洋經濟增長的核心支撐力量,產業總規模達到2000億元。
X、未來賽道
前瞻布局柔性電子、第三代半導體、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裝備、精準醫療、綠色低碳技術等一批具有爆發式增長潛力的未來產業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