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報記者張婷報道 夜幕降臨,太原食品街燈火輝煌,人聲鼎沸,小吃的香氣在商販們此起彼伏的叫賣聲里飄散,游客們有說有笑,推杯換盞,在柔柔的晚風里,盡享休閑時光。
這滿滿的“煙火氣”,正是我省文旅市場蓬勃發展、市場主體活力倍增的生動寫照。
高質量發展是長期以來山西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同樣也是文化和旅游事業發展的主線。一路走來,山西文旅業實施了一系列強基礎、利長遠的重大政策,打造出一批重大精品項目,高品質發展的態勢已經形成,正成為釋放綠色經濟新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高質量發展,既要注重“量”的積累,更要聚焦解決“質”的問題。立足“起飛質變”新階段,如今,全省文旅系統正加速實現文化和旅游市場主體倍增、提質增效,推動山西文旅業實現從“資源時代”邁入“品牌時代”。
從市場主體看發展前景——“在這里投資辦企,我們有信心!”
企業,是市場的“風向標”。在山西,大大小小的文旅企業不僅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更是吸納就業的重要陣地。正確對待市場主體的發展和短板,有助于增強文旅市場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山西的發展穩定,營商環境優良,是投資興業的好地方,我們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初秋的太原方特東方神畫是一片歡樂的海洋,小丑嘉年華、焰火晚會、熊出沒劇場等吸引著八方游客,看著滿園的“人氣”,園區市場營銷負責人滿臉笑容,躊躇滿志。
太原方特東方神畫的建立,就是為了打造山西省文旅融合標桿。讓這位負責人沒有想到的是,30億元的大項目,從考察洽談到動工很快完成,工商注冊和銀行賬戶開戶等證照手續辦理也是“一路綠燈”。“投資期間,我們不僅享受到政策優惠,政府還給園區周邊修了道路,配套指示牌,開通了旅游公交專線,在這里投資辦企很有吸引力。”他對山西的“軟環境”很滿意。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企業真真實實地感受到了山西文旅業的發展動力,紛紛在這個廣闊的舞臺上一展拳腳,實現夢想。
數據顯示,近年來,我省狠抓文化旅游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包裝了1000多個項目,總投資1萬億元;吸引華僑城、華強方特、樂華恒業等知名企業落戶山西,開工建設176個重大文化旅游項目,累計完成投資490億元……
是什么讓山西文旅投資逆勢飛揚?
“保市場主體,必須抓住保中小企業這個‘牛鼻子’,著力幫扶企業渡過難關,提高企業生存和發展能力。”省文旅廳產業處處長金璋介紹,我省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扎實做好“六穩”工作,文旅市場主體也持續穩定增長。在省級層面,我省實施文化旅游優秀龍頭企業培育工程,創新市場運作機制和要素保障機制,大力推進“文旅+”,加強對新業態、新主體的引導服務;在基層,以市場和要素為紐帶,區域攜手發展。
環境好了,市場主體紛至沓來。今年上半年,17位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組團來晉考察,期間就有七八家企業明確表達了投資山西的意愿,還有企業第一時間與項目主體進行了有效對接。
今年5月,我省拿出千余個項目參與第十二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對接市場主體,涉及景區、度假區、主題樂園、智慧旅游云平臺等多領域。此外,一批文旅項目相繼建成并陸續投入運營,不僅為我省文旅業注入新活力,也為游客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消費選擇。
從優質文旅產品打造看發展前景——“鄉親們的‘旅游飯’越吃越香!”
山西獨特的自然文化資源對游客及投資者的吸引力不言而喻。不過,山西并沒有躺在老祖宗留下的資源稟賦上“睡大覺”,而是不遺余力地打造優質文旅產品。
云竹湖湖水蕩漾,吸引了南來北往的游客,也成就了榆社這座小城。晴好的天氣里,沿著平闊的27公里環湖公路前行,不僅能欣賞宜人景色,還能探尋當地“風景變錢景”的致富經,感受文旅業高質量發展的蓬勃動力。
“路通了,景美了,人多了,鄉親們的‘旅游飯’越吃越香!”在景區附近經營農家樂的老梁忙著招呼游客。“這是政企共發力的結果,未來,我們將繼續做精做優產品,在特色民宿、旅游演藝、文創產品等‘旅游+多產業’方面深耕細作。”榆社縣文旅局局長孟利飛介紹,云竹湖是榆社太行旅游板塊建設工作的亮點工程和代表性項目,在累計近70億元投資的“加持”下,正由單一的沿湖開發向大生態、大景區、大旅游全域綠色發展轉變。
一批批優質文化旅游產品的亮相,讓今天的山西愈發迷人,“文化+”“旅游+”助推了新業態的發展。
“匆匆吆,摘花椒,椒刺兒把奴的手呀手扎了,叫了聲哥哥給奴挑呀呼嗨……”每當景區“原住民”光水英唱起歡快悠揚的民歌時,來云丘山景區游玩的游客無不動容。婚俗情景劇表演,則讓人們在古老的迎親婚俗中,感受到別具特色的傳統文化魅力。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近年來,我省因地制宜推進文旅融合,熔鑄出越來越多具有歷史文化底蘊的文旅產品,《太行山上》《黃河大合唱》《長城長》等一部部實景演藝融入景區,布藝、漆器、陶瓷、剪紙、皮影及民俗演藝活動等文化遺產也以各種形式與景區結合,傳承和發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今年起,我省將實施A級景區倍增計劃,到“十四五”末,全省A級景區將翻一番,達到500家以上。今年實施202項重點項目,重點推動部分景區上5A級,一些景區進入5A級預備名單,培育10家以上4A級景區。
隨著“康養山西、夏養山西”品牌的叫響,我省將打造全國山岳型夏季康養重地,培育千億級產業。同時,加快培育森林康養、鄉村康養、中醫藥康養、高端養老等特色康養產品品牌,推動構建康養產業發展大格局。
配套服務方面,我省今年將重點推進5個“三”,包括三個“一號旅游公路”盡快實現全域貫通,“三個人家”帶動住宿業多元化發展,發展“三大演藝”進景區實景演出等,這些措施都將助力打造優質文旅產品,實現看景在山西,消費在山西。
從創優環境看發展動力——“為企業排憂解難,讓市場主體跑得又快又穩!”
培育多元化市場主體,提質增效,共同推動文旅業大發展,已成為業界共識,也是我省文旅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
近年來,我省文旅業有了長足的發展,不過市場供需矛盾仍然突出,面臨市場主體競爭力不強、市場監管體制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產品和服務供給與高質量發展要求還有一定差距等問題。
面對難點、堵點,如何破題?
在8月27日召開的全省文旅業提質增效與主體倍增工作座談會上,業內人士與16類文旅企業代表共謀發展,就當前文化旅游市場主體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了分析,為市場主體倍增和提質增效開出“良方”。
“甘當店小二,主動熱情為企業提供幫助,排憂解難。”在會上,省文旅廳廳長王愛琴表示,各級文旅部門作為行業管理者,就是要不斷強化服務意識,推動問題解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市場各方要苦練內功,在產品迭代、內涵提升、鏈條延長等方面多下功夫,強體魄、壯筋骨,才能讓市場主體跑得又快又穩。
目標明確,謀事蓄勢。
我省將圍繞寬準入、擴規模、提質量、優環境,通過改革創新、政策激勵,逐步扭轉文旅企業數量少、規模小、效益低的局面,做強做大市場主體存量。聚焦文化強省、鄉村振興、消費升級做增量,推動文旅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實現文旅產業提質增效,市場主體數量翻番。
以龍頭牽引促提質,在推動五臺山、云岡石窟、平遙古城三大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和再規劃、再開發,打造國際級旅游目的地的基礎上,重點打造一批龍頭景區。
以優化配套豐業態,完善三個“一號旅游公路”服務體系建設,引進一批國際知名高星級品牌酒店,打造一批智慧化、時尚化、主題化高星級酒店、商務酒店、度假酒店和文化酒店,持續推進“三個人家”創建,依托古村落、古民居、工業遺址等打造一批品牌化、特色化的精品鄉村民宿群。
以文旅融合添動能,充分借鑒國內先進理念,打造一批集文化創意、休閑娛樂于一體的文旅綜合體、休閑街區、夜間消費集聚區。開發一批具有晉風晉韻的文創和旅游商品。圍繞“品質、品牌、品位”,打造溫泉康養度假區、特色文旅小鎮、森林康養基地等。
以招商引資促倍增,聚焦“三個一批”,謀劃建設一批能夠體現三晉文化特色的文旅大項目、好項目。積極爭取國家資金,精心推動黃河、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太行山文化旅游帶重點項目建設。對接環渤海、長三角、大灣區知名企業,開展精準招商,引進大資本、知名團隊。
以創優環境激活力,積極開展“安全質量、服務質量、環境質量”三提升行動,營造“三無三可”營商環境。研究制定優化文旅消費環境若干意見,不斷優化游客體驗,創造良好口碑,打造“滿意在山西”服務品牌。
站在新起點上再出發,山西文旅業步履鏗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