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國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為34.7%。“十三五”期間,我國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穩定在30%以上,企業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均在40%以上。這是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2020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下稱《調查報告》)中的一組數據。《調查報告》從創造、運用、保護等相關方面,深入調查研究我國創新主體專利活動情況。
此次發布的《調查報告》覆蓋24個省(區、市),涉及1.5萬個專利權人,共計4.2萬件專利,問卷回收比例是82.2%,調查報告形成了3個主要結論:我國專利轉移轉化水平穩中有進,強化專利保護助力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專利權人加大研發力度、積極開展合作創新。
《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專利轉移轉化水平穩中有進。不僅限于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在專利運用情況方面,《調查報告》引入專利轉移轉化指數這一指標更加全面地反映了專利轉移轉化的活躍度。該指數由專利產業化率、許可率、轉讓率、知識產權使用費出口額、專利質押融資金額等轉移轉化數據標準化并加權求和而成。該指數以50作為榮枯線,高于50時,反映專利轉移轉化活動活躍;低于50時,反映專利轉移轉化活動萎縮。“2020年我國專利轉移轉化指數為54.7,比2019年提高3.6。”國家知識產權局戰略規劃司司長葛樹表示,這一數據反映出我國有效專利轉移轉化活動日趨活躍。
未來是否能夠保持這一活躍趨勢?調查顯示,近八成企業對未來專利收益情況有明確預期,在這些企業中,49.5%的專利權人預計未來一年專利實施收益將有所增長,45.5%預計收益基本不變,僅5.0%預計收益將有所下降。我國企業專利權人總體看好未來專利實施收益增長。
在專利保護方面,《調查報告》顯示,強化專利保護助力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一方面,我國專利權人遭遇侵權比例呈下降趨勢。2020年調查顯示,我國專利權人遭遇專利侵權的比例為10.8%,較2015年下降3.7個百分點。(下轉第2版) (上接第1版)另一方面,專利權人維權意識持續增強。2020年調查顯示,我國企業專利權人遭遇侵權后采取維權措施的比例是73.9%,較2015年提高11.1個百分點,表明專利權人在遭遇侵權后更加積極主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侵權現象減少,主動維權比例提升,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態勢得益于專利侵權違法成本不斷提高。調查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專利侵權訴訟法院判定賠償、訴訟調解或者庭審和解金額在100萬元以上的比例為7.3%,較“十二五”期間增長4.4個百分點。
《調查報告》還反映出創新活動的兩個新的變化:專利權人加大研發力度、積極開展合作創新。
《調查報告》指出,2020年我國有效發明專利研發投入在100萬元以上的比例為16.5%,較2019年提高4.4個百分點。有效發明專利研發投入在10萬元以下的比例較上年減少1.2個百分點,降至43.4%。這些數字顯示出,發明專利研發投入力度持續加強。
《調查報告》顯示,我國近8成企業專利權人開展過合作創新。52.1%的企業專利權人與上下游企業及客戶開展過合作創新,34.9%與同行業企業開展過合作創新,27.5%與高校或科研單位開展過產學研合作創新。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創新的比例為40.5%,是非高新技術企業的1.9倍。合作創新成為企業重要的創新方式。
2020年的《調查報告》聚焦專利轉移轉化、專利保護和對創新趨勢的反應。當前,如何進一步發揮專利制度激勵創新的作用,真正用“專”的手段,幫助創新主體獲得“利”的結果,是專利調查的重點更是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之一。“我們將繼續圍繞專利轉移轉化,深入開展專利產業化率調查,聚焦關鍵技術領域高價值專利產出等內容,做好年度專利調查工作,為‘十四五’時期我國知識產權發展政策制定提供有力的統計調查數據支撐。”葛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