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推陳出新,貿易互通有無。4月17日,為期3天的第八屆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下稱上交會)閉幕。作為我國唯一一個以技術貿易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此屆上交會由商務部、科技部、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累計吸引參展企業1028家、專業觀眾2.56萬余人次,現場達成合作意向524項。
透過上交會這扇“窗口”,能夠全方位地觀察我國技術貿易特點及國際技術貿易發展趨勢。近年來,知識產權在保護和激勵創新、促進國際技術貿易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此屆上交會現場,知識產權“看點”層出不窮。
深挖技術創新“內核”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高質量科技供給是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重要支撐。從“衣食住行”到“大國重工”,一批突破性、引領型技術在此屆上交會集中亮相。
在全球共同抗疫的大背景下,此屆上交會首設智能防疫展區,集中展示了一批在戰“疫”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技術和產品,如擎朗消毒機器人以及醫療配送機器人、深蘭科技AI熱感視覺行為監控系統等。
“技術,讓生活更精彩。”在上交會現場,可以切身感受到技術已成為美好生活的生動音符。不到1分鐘做出一杯咖啡,上海氦豚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機器人咖啡亭”前排起長隊;6分鐘做出一款定制口紅,彩妝品牌“瑪麗黛佳”的一款“手臂機器人”占據“C位”;菜譜可編程,炒菜無油煙,上海愛餐機器人(集團)有限公司展示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味霸”機器人,目前已提交國內外專利申請436件。
全數字臨床PET,獲評此屆上交會“十大人氣項目”之一。此前,因為一直沒能解決高速閃爍脈沖精確采樣的世界性難題,PET醫學影像技術未能實現完全的數字化。“我們的全數字化可以說是PET的‘再發明’,好比數碼相機之于膠片相機。”蘇州瑞派寧科技有限公司知識產權總監王侃表示,該公司目前已在國內外提交600余件專利申請,致力于通過專利許可模式實現高質量轉化,推動行業變革。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再度亮相上交會,作為其核心生態圈唯一一家“AI+”客服企業,科訊嘉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展出AI客服機器人可進行簡單的呼入和呼出業務,特定場景下可達到人工服務水平的80%以上。
數據顯示,滬、蘇、浙、皖三省一市的技術進出口合同登記額已達到全國的1/3,足見該區域科技創新資源豐富,技術市場交易活躍。此屆上交會現場,江蘇國際知識產權運營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帶來了其技術進出口服務系統,通過該系統可完成相關技術進出口合同的審核、登記和證書發放工作,實現企業技術進出口備案工作“不見面”。
彰顯知識產權價值
從首屆上交會舉辦至今,“創新驅動發展、保護知識產權、促進技術貿易”的理念貫穿始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作為技術貿易的核心議題,其重要意義和獨特作用得到持續肯定和不斷強化。
“良好的知識產權運用機制和保護環境是國際技術貿易的重要保障,是激發技術要素市場活力的關鍵因素。”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趙剛在上交會開幕論壇致辭中表示,國家知識產權局將不斷完善政策,努力促進知識產權創造質量、運用效益、保護水平、管理效能和服務能力不斷提高。
此屆上交會,知識產權宣傳區再次“擴容”,集中展示了“十三五”時期上海市知識產權工作成效。“知識產權保護是一道考驗城市治理能力的‘綜合題’,答好這道題,關鍵要在能力建設上下功夫。”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局長芮文彪表示,上海將以排頭兵的姿態和先行者的擔當,做深做透知識產權保護這篇大文章。
在此屆上交會專門設立的知識產權服務區,相關部門組織專利、商標等行政執法人員入駐,接受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政策咨詢等200多人次,發放知識產權保護指南600余份,營造了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氛圍。
此屆上交會還首設知識產權專業論壇,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運用促進司指導,上海市知識產權局等單位主辦。來自相關政府部門、高校、專業服務機構、公共服務平臺的專家圍繞技術貿易中的知識產權問題等內容,從不同視角作了最新政策解讀和實務經驗分享。
作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剛需”和國際貿易的“標配”,知識產權在促進國際技術要素循環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運用促進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專利轉讓、許可、質押等運營次數達到138.6萬次,是“十二五”期間的2.5倍,年均增速達23.7%。
“隨著世界經濟、貿易格局的不斷變化,國際技術貿易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增強企業創新動力、推動高水平創新、形成高質量高價值的知識產權,成為推進技術貿易健康發展的重要動力。”同濟大學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院長單曉光表示。
正如與會專家所言,知識產權是技術貿易的重要客體,也是促進技術貿易發展的關鍵保障。展望未來,知識產權正在為技術貿易高質量發展架設橋梁,為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重要支撐。
擴展資料:
注冊香港貿易公司流程
1.填寫外資注冊表格(大通天成供應)
2.核名:招認公司名字(預備多個,避免審理不過)
3.招認股權結構,還需求供應法人、股東身份證復印件,回鄉證復印件。
4.再制作紅本,需求法人身份證正反面,手持身份證半身照用于地址掛靠,地址掛靠大約3-5天左右。
5.注冊資本:純港資企業,注冊資金無限制要求,幾萬到幾百萬均可。
6.運營規劃:食用動物、蔬菜、生果、水產品、海產及海產干貨、電子產品的批發、零售;運營進出口業務、運營電子商務、通訊設備、機電設備及配件、消防設備、儀器儀表、電線電纜、電子產品、陶瓷制品、計算機軟硬件及輔佐設備、家用電器、工藝禮品、家具用品、塑膠制品、紡織品、五金產品、建筑資料、河沙及海沙、 石頭 化工產品及資料、鐵礦粉、石墨制品、玻璃制品、辦公用品、初級農產品的出售;供應鏈處理;新能源產品的技術開發與出售;國內生意、運營進出口業務;在網上從事商貿活動;轎車出售;轎車租賃;轎車零部件出售;轎車用品的出售;化妝品、日用品、衛生用品的出售;鋼材、線材、煤炭、焦炭、黃金的出售。;燃料油的出售、運營醫療器械、整車進口、醫療器械進出口、保健品零售與批發、預包裝食物零售與批發。(這是大致運營規劃,具體概略還需求看運營的類目)
7. 把公司注冊的資料預備好往后,需求全部股東到前海處理形勢簽(這個很快就可以辦妥,不到半個小時)
8. 資料完全、投遞完畢,執照下來時間在2-7天
注冊香港貿易公司作用
香港擁有國際機場以及的國際集裝箱港口,加上香港對經濟貿易的包容性高,吸引了大量的企業與投資者,為了更好地進行貿易往來在香港成立公司進行國際貿易。
1、規避貿易壁壘
國內企業在向美歐等發達國家出口產品時,通常有一系列關稅附加條件,而內地企業將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同時發達國家為保護本國企業,對內地企業設置大量阻礙條件,如反傾銷、反補貼、綠色壁壘、技術性壁壘等限制。而香港公司作為離岸公司,可與內地企業采取三角貿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規避貿易壁壘及限制政策。
2、與生產企業結合,擁有自由進出口權
生產企業、貿易商、國外客戶,是國際貿易鏈中不可缺少的三個主體。隨著國際貿易競爭的日益激烈,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市場信息卻日益透明,貿易中間商的處境越來越難。而香港公司不僅能為貿易中間商規避貿易風險,且在與生產企業結合方面發揮著諸多優勢。由于離岸公司屬國外企業,可以利用離岸公司收購國內生產企業的資產或股權,進行資本運作。也可以與國內生產企業成立三資企業,使得國內生產企業擁有進出口權。這樣,利用離岸公司不僅使利潤最大化,也能享受國家各種優惠政策。
3、無外匯管制,外匯資金調撥自由
無論是進口還是出口,外匯的自由收付至關重要。但目前我國仍維持外匯管制政策,在實際工作中非常不便。而香港作為離岸金融中心,對外匯的收付和兌換并沒有過多限制,外匯可自由收付、兌換。
4、保護自身企業貿易信息
在國際貿易活動中,選擇外貿公司做出口代理,開具的信用證(或D/P、D/A、T/T)會首先經過外貿公司,而這很可能會導致國外客戶信息泄露。在利益驅使下,這些信息很可能被惡意流出。而信息被竊取,對國內生產企業來說非常麻煩。即便國外客戶不會被撬走,當國外客戶知道競爭對手出的價格更低,也會導致國內生產企業利潤受到壓縮。而通過香港(離岸)公司的名義與國外客戶簽訂合同,以香港公司開出信用證,所有貿易信息均由國內生產企業控制,能有效防止貿易信息被他人竊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