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4月21日舉辦二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2020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全年市場監管部門完成食品安全監督抽檢638萬余批次,總體不合格率為2.31%,與2019年基本持平。
市場監管總局食品抽檢司副司長梁鋼說:“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總體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消費者購物主要渠道之一的網購食品抽檢不合格率為2.30%,與總體不合格率持平。消費者日常消費量大的米面油、肉蛋奶等大宗食品和嬰幼兒配方食品、特殊膳食食品、保健食品等30類食品抽檢不合格率低于總體不合格率。”
同時,抽檢數據顯示,一些食品安全問題仍需持續治理。一是微生物污染、農獸藥殘留超標等問題仍較突出。二是個別食品類別的抽檢不合格率較高。2020年,市場監管部門加大對小餐飲、小吃店等抽檢力度,餐飲食品抽檢不合格率為5.99%,主要不合格項目為微生物污染,呈現餐飲單位規模越小、抽檢不合格率越高的趨勢;蔬菜制品抽檢不合格率為3.45%,主要是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問題。
梁鋼介紹,針對監督抽檢發現的不合格產品,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均已及時采取了封存、下架、召回等措施控制風險。2020年,下架、封存、召回不合格食品3596噸,罰沒金額10.93億元。
在嚴防疫情期間食品安全風險方面,市場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新聞宣傳司司長于軍介紹,市場監管總局加強進口冷鏈食品安全監管,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認真落實進口冷鏈食品“三專、三證、四不”要求;及時開展涉疫食品排查管控,全年各地共排查涉疫食品13896噸,涉疫食品基本得到有效管控。應時所需快速建設冷鏈食品追溯系統,已經初步建成上線全國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臺,推動31個省份實現與全國平臺的數據對接。
在打擊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方面,市場監管總局會同公安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知識產權局啟動為期3年的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整治,從2020年10月底開始開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執法行動。截至今年3月15日,各地查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案件47664件,罰沒款3.5億元,查扣違法產品2016噸,移送公安機關808件。市場監管總局食品經營司市場稽查專員陳谞說:“今年,市場監管總局將重點推進農村食品生產經營行為規范行動,督促農村食品生產經營者全面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合法合規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所以這就體現了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的重要性。
《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負責監督指導全國食品經營許可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食品經營許可管理工作。
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所需哪些條件?
普通餐飲:指有固定經營場所,通過即時加工、制作、銷售食品,并直接向消費者提供服務性勞動的經營方式。其中特大型餐飲:加工經營場所使用面積為3000m2以上;大型餐飲:加工經營場所使用面積為500~3000m2(含500m2,不含3000m2);
中型餐飲:加工經營場所使用面積為150~500m2(含150m2,不含500m2);
①粗加工間和消毒間各3個水池
小型餐飲:加工經營場所使用面積為20~150m2(含20m2,不含150m2);
①有專門區域洗菜、切菜;
②兩個區域不能交叉;
③出餐和回餐兩個路徑;
微型餐飲:加工經營場所使用面積為6~20m2(含6m2,不含20m2)。
①獨立閉合們;
②紫外線消毒燈;
③獨立空調;
④門內外各一個水池;
⑤單獨的蛋糕房要3個水池來清洗工具;
1、設有食品安全管理機構和組織結構,配有專職或兼職的食品安全專業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
2、經營場所與有毒、有害場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25米以上的距離,并且環境整潔,干凈;
3、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4、經營鮮活畜禽、水產品的區域與其他食品經營區域應當間隔一定距離有效分開;
5、法律法規規定應具備的其他場地條件。
食品經營許可證辦理流程是,先向縣級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然后提交相關材料,再由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審核,并可以進行現場核查;最后符合條件的,發給許可證,不符合條件的,書面說明理由。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五條
國家對食品生產經營實行許可制度。從事食品生產、食品銷售、餐飲服務,應當依法取得許可。但是,銷售食用農產品,不需要取得許可。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的規定,審核申請人提交的本法第三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至第四項規定要求的相關資料,必要時對申請人的生產經營場所進行現場核查;對符合規定條件的,準予許可;對不符合規定條件的,不予許可并書面說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