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電影《你好,李煥英》的出品方在電影上映前對李煥英相關商標進行全類別注冊的新聞引來熱議。這一“市場未動,商標先行”的布局策略也反映出當下電影行業愈加強化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隨著中國電影產業的迅猛發展,知識產權這一電影核心資源的商業價值不斷受到市場追捧。重利之下,電影行業知識產權糾紛層出不窮,劇本抄襲、海報剽竊、盜版的新聞屢見不鮮。如何守好知識產權這塊陣地已經成為電影人不得不認真研習的一門必修課。
商業使用要合法
電影作為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綜合藝術,可以容納包括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等多種藝術形式。在電影的創作過程中,為達到烘托效果的目的,不可避免地涉及對他人作品的使用。《你好,李煥英》的脈脈溫情能夠引人共鳴,除了細膩感人的劇情鋪陳外,對七、八十年代廠區生活的真實再現也勾起了許多人的時代回憶。而這種再現,離不開音樂、建筑、道具、服裝的重要支撐。
在電影中使用他人作品,符合電影作品創作規律。但這種使用行為,視具體情況而言,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法律性質。因此,電影行業相關主體對于他人作品進行商業使用時應當厘清其法律屬性,確保合法性。
一般情況下,作為能夠與電影作品相獨立存在的美術作品、音樂作品、舞蹈作品等,其著作權與電影作品不存在包含的關系。電影作品的著作權人使用上述作品,需征得其著作權人的同意。電影《九層妖塔》就曾因未經授權,在報紙道具中使用他人創作的書法字體,以及使用他人創作的音樂作為插曲而被認定侵權。
特殊情況下,電影作品中使用他人作品可能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合理使用,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中使用《北風吹》《洪湖水,浪打浪》被訴侵權案中,法院認定電視劇僅使用了作品的幾個小節或幾句歌詞,未完整地使用整段歌詞或樂譜的情況,從使用比例小、未再現作品完整表達、使用的形式和內容有限、未對著作權人的利益構成實質損害等方面,最終認定構成合理使用。
權利布局要先行
根據商標局公示的信息,電影《你好,李煥英》的出品方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早在2020年12月8日電影公映之前,已經將“你好,李煥英”在包括電影、服裝、玩具等影視衍生品商品或服務類別上提交了多個商標注冊申請。該商標申請行為精準地把握了商標布局“預見性”與“防御性”的關鍵條件,被戲稱是電影業的一堂商標示范課。
但電影行業的知識產權權利布局遠不止商標注冊這么簡單。一部電影的生命周期一般會經歷劇本創作、電影拍攝、后期制作、宣傳發行、周邊衍生品推廣幾個環節,期間會涉及各種潛在的知識產權法律風險。結合實踐經驗,容易引發知識產權法律糾紛的影視元素包含劇本、影視劇名稱、角色名稱、角色形象(虛擬動畫形象及真人造型形象)、服裝、道具、配飾、劇照、海報。相關法律元素涉及的知識產權權利類型各有不同,權利人在進行權利布局時,應當充分考量相關影視元素法律屬性的差異,選擇恰當的權利類型進行權利布局。
以影視劇名稱為例,鑒于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涵義表達,是對作品內容的高度凝練,有的權利人認為應當從文字作品角度進行權利布局。但從司法實踐來看,由于名稱字數較少,一般很難被認定為具有獨創性表達的創作高度,難以認定為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難以實現預期的維權效果。《你好,李煥英》出品方對于電影名稱選擇從商標角度進行權利布局,就是對電影名稱法律屬性更為的恰當的認識與判斷。此外,還應當注意某些影視元素可能同時涉及多種知識產權權利,比如動畫形象既可能構成美術作品,又可能構成商標,權利人應當結合影視元素的特點,進行類型化的知識產權布局,及時進行權屬證據留存、著作權登記、商標注冊等權利固定措施。
合同審查要謹慎
電影行業的創作、流轉過程中,無論是前期的IP收購、聯合投資,還是項目實施中的劇本創作、電影拍攝、后期制作,抑或是完成創作之后的宣傳發行等環節,均涉及大量的涉知識產權合同關系。
從司法實踐來看,合同糾紛是電影行業最主要的知識產權涉訴糾紛。糾紛原因主要包括:第一,多重許可導致的糾紛。如小說、劇本的權利人將作品授權給不同的出品方供開發電影項目,片方將電影作品獨家信息網絡傳播權同時授權給不同的視頻播放平臺等。第二,違反授權范圍約定導致的糾紛。影視衍生品開發環節中,片方對外簽訂授權合同通常會約定授權地域范圍、授權類型等內容,被授權人超越授權范圍使用作品容易引發糾紛。比如被授權人僅取得利用電影卡通角色形象開發文具的權利,卻超越授權范圍擅自開發玩具、服裝等情況。第三,因授權期限屆滿而履行義務尚未完成引發的糾紛。將小說、漫畫等IP開發成電影作品是一項復雜工程,需要歷經籌備、制作、送審、宣發等多個周期,受劇本質量、拍攝周期、項目資金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合同履行各階段有可能會超出當事人的預期判斷,導致授權期限屆滿,電影項目尚未完成的情況時有發生。第四,對于合同中關鍵性條款的約定不明。包括在委托創作合同中以“具有藝術感染力”等主觀色彩較強詞句作為劇本創作標準,在影視衍生品開發合同中不使用法律概念,而直接使用“影視劇原版服裝、配飾、道具”等非法律術語作為授權客體。這種模糊性約定具有任意解釋的風險,導致后期合同履行時各方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對于劇本是否符合要求、實際使用行為是否落入授權范圍進行不同的合同解釋,極易引發糾紛和法律風險。
因此,電影行業相關主體應當充分認識到知識產權合同的重要性,就糾紛易發頻發的合同風險點,要在訂立合同之初建立要素式審查模式進行專項排查,避免潛在交易風險。建議相關主體要提高權利保證條款的可操作性,從要求提供權屬證明、加強權利瑕疵違約責任等多角度著手,確認其權利來源上無瑕疵,避免出現被授權人投入成本電影開發運營,卻被真正的權利人主張侵權的被動局面。同時,在合同履行期限、作品驗收標準、授權內容、違約責任等關鍵性條款進行更為細致明確的約定。當履行情況與合同約定出現偏差時,應當及時以書面方式簽訂變更協議,防范違約風險。
原文標題:電影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攻略
文章來源:中國知識產權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