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秒教你如何區分“等級保護、風險評估和安全測評”,接觸安全行業的人,往往會遇到“等級保護”、“風險評估”、“系統安全評估”等這些關鍵詞,這些都是當前國家信息安全建設體系中的熱點新聞事件。很多企業的管理都不知道這個網絡安全的重要性,但是,肯定有很多小伙伴,并沒有那么清楚他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那么如何區分“等級保護、風險評估和安全測評”。
詳細介紹了第一和第三種的基本概念
a、等級保護
基本概念詳細介紹:分級保護全稱是信息安全分級保護,是指國家各類信息系統的分級安全保護,信息系統中安全產品的分級監管,信息系統中信息安全惡性事件的分級響應和處置。
B、風險評估
基本概念詳細介紹:從信息安全的角度來看,風險評估是綜合分析信息資產的潛在危害、缺點、影響等惡性事件,區分安全事件發生的概率及其在綜合影響下造成的損失,從而組織風險管理措施的過程。
c、系統安全評估
基本概念詳細介紹:按照嚴格的程序對信息系統的安全能力進行全面的測試和評估活動,并由具有豐富檢測技術和政府授權資質的正規權威機構進行檢測,協助系統運行單位分析本單位當前的安全運行情況,檢查存在的安全風險,并提出降低系統安全風險的改進建議。
兩者和三者的聯系和區別
等級保護:是我國信息安全建設體系中最基本的管理制度之一:風險評估和系統評估:兩者都是基于等級保護制度來評估信息和信息系統的安全性,但兩種方法的區別是相關的。
在某種程度上,等級保護高于風險評估和系統評估。系統一旦分級分類,無論是風險評估還是系統評估,都可以把它們看作是分級保護系統下的評估和評價;操作時,只需在原有操作程序和方法的基礎上增加具體的系統要求即可。
關于軟件開發生命周期過程中三種實施方式的建議
人們一般將信息系統建設分為五個生命周期(SDLC)環節:“規劃需求環節——設計開發階段——實施環節——運維階段——廢棄物環節”。所以制度是不斷變化的,安全施工工作也會隨著制度的變化而相應調整。人們從理論上分析這三種,肯定會適用于SDLC的所有環節。
網絡安全等級保護目標評估分級工作的一般流程是:明確等級目標——初步確定等級——專家評審——主管部門評審——公安機關備案評審。
其中,設計在二級以上的數據網絡運營商應由機構專家進行評審;如有主管部門在現場,應經評審委員會審核后,報主管部門批準。數據網跨省或全國統一聯網運行由領域主管部門統一制定,統一組織評定委員會分級。現場主管部門可以根據國家標準規范和同行業數據網絡的特點,制定現場實施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和分級的意見。
二級以上數據網絡經營者應當在數據網絡安全保護等級明確后10個工作日內向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備案。因數據網絡撤銷或者變更而調整安全防護等級的,應當在10個工作日內向原公安機關辦理辦理撤銷或者變更手續。
根據用戶單位的實際情況和等級保護規定,制定相關設備的安全硬件配置策略規定,并有效進行硬件配置;正確處理缺口評估中自身安全策略和版本升級補丁硬件配置不佳的問題,做好等級保護目標的安全保護工作,建立安全保護報告。
等級評定結論分為符合性、基本符合性和不符合性。符合標準為:
(1)評分目標的評價結論是否存在高風險,如果存在,一票否決制。
(2)評分目標的評價結論不存在高風險,評價項目綜合得分在75分以上,基本一致。網安部分省市要求85分才能通過考核。
動詞(verb的縮寫)結論
目前,國家在這三個方面的具體工作要求、技術標準和管理辦法尚未完全形成。但只要實施有序,監管有力,無論采用何種安全評估方法或安全防護方法,都可以極大地改善和促進整個國家信息安全體系的發展趨勢。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出的如何區分“等級保護、風險評估和安全測評”的相關內容, 如對如何區分“等級保護、風險評估和安全測評”還想了解更多可以點擊我們在線客服進行專業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