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營收2100億元,新模式新業態快速發展
截至2019年底,全國從事知識產權服務的機構數量約6.6萬家,“十三五”以來新增約3萬家
2019年,全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共創造營業收入約2100億元,是2015年的2.6倍
當前,知識產權服務新模式新業態快速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廣泛應用于知識產權服務業
國家知識產權局近日完成的《2020年全國知識產權服務業統計調查報告》(下稱《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從事各類知識產權服務的機構數量約6.6萬家,從業人員達到82萬人,知識產權服務業規模持續擴大。
知識產權服務業的健康快速發展,為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提供了服務保障,對助力創新創業、穩定和擴大高水平人才就業、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報告》表明,隨著“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進、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我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數量持續增長。據統計,“十三五”以來,我國從事知識產權服務的機構新增約3萬家,知識產權服務業從業人員新增38萬人。
《報告》顯示,知識產權服務業效益水平穩步提升。據測算,2019年全國從事知識產權服務的機構共創造營業收入約2100億元,同比增長13.2%,是2015年的2.6倍,平均營業收入318.2萬元,同比增長4.0%。
《報告》認為,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服務創新主體、支撐創新作用進一步顯現。2019年,我國專利代理機構共為39.7萬家企業申請人提供代理服務,較上年增長16.0%;代理發明專利申請量達118.4萬件,占申請總量的84.5%。2019年,代理機構代理的商標注冊申請占全部申請量的91.7%;代理地理標志商標注冊申請1455件,代理率為95.8%;代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申請4789件,代理率為57.6%。
《報告》還顯示,知識產權服務新模式新業態正在快速發展。2019年商標注冊申請代理量排名前30家的代理機構中,20家左右以“互聯網+”平臺為模式。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廣泛應用于專利預警、分析咨詢、文獻翻譯、知識產權維權證據收集等領域,促進知識產權服務標準化、精準化、智能化,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據了解,《報告》是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運用促進司根據國家統計局批準執行的《知識產權服務業統計調查制度》,歷時4個月對全國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情況進行統計調查而形成的。此次統計調查采取問卷調查、大數據分析和重點訪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總計發放問卷7521份,回收問卷5797份,其中有效問卷5783份。
根據調查期間反饋,我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對未來發展具備較強信心。服務機構普遍認為,隨著我國創新發展、產業升級、企業知識產權意識的增強,未來我國知識產權服務市場仍將不斷拓大。
文章來源:中國知識產權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