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創業者在進行公司注冊這一過程中,都需要選擇與確定經營范圍。所謂“經營范圍”,其是指公司開展經營活動的法律界限,反映著公司業務活動的內容和生產經營的方向。
相信很多創業者都會認為注冊公司的時候經營范圍寫的越多越好,其實并不是這樣的,因為寫的很多很雜的話會給貴公司的客戶一種公司并不是很專業的感覺,所以注冊公司經營范圍并不是越多越好的。
經營范圍寫得少是不是給人感覺就是很專業的呢?這個說法并不是很正確,少不少是沒有關系的,重要的是把自己公司的經營范圍寫全,這樣避免以后因為經營范圍的問題而需要進行變更,只要寫上自己今后的業務范圍就好了。
那么,有關于公司經營范圍,創業者具體需要了解哪些事項呢?
一、經營范圍的類別
一般來說,有關于經營范圍類別,其主要包括:
(1)一般經營項目
一般經營項目是指企業選擇經營范圍后可自主經營,無需經過有關部門審核。如創業者想要開一家網店,經營范圍就可以寫“經營電子商務”,銷售服裝、鞋包等都不需要再進行審批。即辦完營業執照就可以開始營業。
(2)許可經營項目
許可經營項目需憑批準文件、證件方可經營。具體分為“前置審批”和“后置審批”。伴隨著這幾年的商事制度改革,不少前置審批改為了后置。這就需要創業者在領取營業執照后,再按照有關部門規定辦理相應許可證,然后才能營業。
二、經營范圍填寫誤區
通常情況下,這些誤區主要有:
(1)經營范圍越多越好。其實不然。舉例來說,非房地產企業以土地投資設立新公司,可以享受暫免征收土地增值稅,但如果公司加了“房地產開發”的經營范圍,那么該公司就無法享受到該項稅收優惠了。
(2)分支機構經營范圍隨便寫。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分公司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因此其經營范圍不能超過總公司經營范圍。所以,企業設立分公司,經營范圍應在總公司經營范圍以內。另外,由于子公司是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市場主體,所以其經營范圍不作限定。
(3)經營范圍過于寬泛。比如說物資銷售、現代服務業這種過于寬泛未進行具體化界定的經營范圍用語,很容易導致登記人員無法判斷其是屬于前置還是后置,進而也就難以判斷其是否需要申領相關許可證書。
(4)經營范圍表述用語概念重復或混淆。如現實生活中我們常見的食品銷售、飲料銷售等,由于食品這一大概念里已經包含了飲料這一小概念,所以在進行經營范圍選擇時,二者不宜并列。
以上為創業者在注冊公司過程中,有關于經營范圍選擇與確定所需了解的相關事項說明。當前,創業者如若存在公司注冊訴求,便有必要對經營范圍相關事項作具體把握,進而以確保對經營范圍進行合理選擇與確定,并助力公司實現日后更好地經營發展。